-
索引号:
2024/00028719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发布机构:
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文日期:
2024-11-27
-
名称:
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沧州市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9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 主题词:
- 文号:
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沧州市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9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刘杰代表:
您提出的“向海而兴,打造沿海经济强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围绕部门职责,精准施策,优化港口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引导港口发挥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港口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强化工业运行分析,全力做好稳增长
一是牵头建立部门月度会商研讨工作机制,强化监测分析平台动态维护,聚焦规上工业增加值、应税营业收入、工业用电量、价格走势等指标,强化各指标的关联度分析,聚焦重点行业企业,完善指导服务全流程。二是坚持监测分析机制。坚持对全市规上工业重点企业开展月初监测、月中分析、月末预测,加频加密对生产下行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监测分析力度,帮助县(市、区)查找存在问题,指导帮助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调整生产计划,最大限度释放产能。
二、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精神,组织开展设备更新项目集中梳理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情况,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获取工业节能降碳、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专项金融支持。此外,支持集群龙头打造共享模式,将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打造龙头企业共享工厂有机结合,探索通过支持集群龙头企业更新设备,投资扩产的方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集群小微企业,提高设备、土地、厂房利用率,打造制造业共享模式,目前已初步在模具集群选定渤海新区黄骅市河北新林坡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二是开展技改示范项目遴选支持工作。积极落实《沧州市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若干措施》,2023年已筛选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茶碱、氨茶碱质量提升项目等10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形成示范效应,提振企业投资信心,2024年技改示范项目遴选支持工作正在谋划开展,拟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系统,使用能耗更低、效率更高、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的新设备加快实施技术升级,充分发挥市本级专项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强化技改项目投资监测分析,每月坚持对全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标年度计划,及时掌握投资进度,压实责任,做好落实,确保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按计划实施,同时联合统计部门组织项目入统专业培训,提升县(市、区)工业和技改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应统尽统。
三、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临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政策引领,编制了《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坚持“一集群一方案”,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引导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始终将集群头部企业作为加快集群质效提升的重点,制定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推进方案》等一批政策指导文件,在关键对象、关键环节上集中发力、持续用力,积极构建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完善政策体系。二是强化集群精准服务,壮大集群规模。聚焦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服务。深入开展调研帮扶,集中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重点帮扶支持,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开展系列惠企行动,积极解决企业反映困难问题,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河北安迪模具等9个项目获得2023年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培育支持,数量全省第一;渤海新区黄骅市五金模具产业集群等5个集群入选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优选更多企业纳入市级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库,开展梯度培育,积极争取推荐企业、园区纳入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工业绿色转型,我市沧州临港三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二是落实“双碳”要求,做好工业节能工作。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针对重点用能行业、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三是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高效用水。支持建立智慧用水管理系统,培育一批节水型企业,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园区,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名单。
下一步,将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港口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快建,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强市。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推进实施达力普高端石油钻采及能源装备用管、沧州隆泰迪能源输送用特殊管道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促进管道装备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做大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导,兼顾煤化工、盐化工,积极向下游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拓展,推动全市绿色化工产业形成“高端化、集聚化、精细化、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格局。二是强化要素支撑,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力促沿海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创新平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将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120家以上,构建强大研发能力。三是持续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和工业诊断机构服务作用,谋划开展技改示范项目遴选支持工作,通过数字化转型巡诊等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